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0月24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召开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会议聚焦“说课评课” 与 “课程建设创新” 两大核心议题,以精准研讨推动教学实践,为新学期课程教学筑牢基础。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孙大为老师主持。
备课会首先围绕夏吉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导论部分展开说课与评课。夏吉老师从教材与学生、目标与重难点、方法与过程、效果与反思四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她提出,导论作为课程“开篇第一课”,需兼顾理论深度与学生认知规律,计划通过 “任务驱动+启发诱导+直观演示+案例分析+理论讲授+实践锻炼” 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激发学习兴趣。随后,教研室其他教师围绕说课内容展开深入评议。大家充分肯定夏吉老师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与创新性,认为其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 的阐释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同时从教学节奏把控、案例选取适配性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如增加学生熟悉的身边案例,进一步强化导论与后续章节的衔接。整场评议聚焦教学细节,体现了“以评促改、共研共进” 的教研氛围。
其次,会议针对本学期课程建设重点进行讨论,明确两大核心举措,推动“理论 + 实践” 深度融合。其一,深化 “读原著・悟原理” 主题活动。教研室决定以《共产党宣言》为核心读本,制定分层共读计划:通过 “分组研讨 + 心得分享 + 跨学科沙龙” 的形式,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本,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原著精髓,提升理论素养。其二,探索当下热点与课程教学的结合路径。针对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引发的社会关注,提取剧中涉及的“唯物史观”“矛盾论”“真理与价值” 等核心议题,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
此次集体备课会既是教研室深化教研改革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活起来”“实起来” 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教研室将根据会议研讨成果,细化教学方案,持续探索 “经典研读 + 热点融合” 的教学新模式,切实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与吸引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量。


供稿:孙大为 供图: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