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创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为新教师备战“最佳一节课”比赛提供专项支持,10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机北402召开集体磨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陈玲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交流。
本次集体磨课以新教师“最佳一节课”备赛为核心目标,聚焦教学能力提升与课程质量打磨。陈静老师围绕第七章内容进行教学片段展示,重点剖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充分展现了新教师的成长潜力与教学巧思,获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肯定。备赛展示中,陈静老师紧扣“以人民为中心”主线设计教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资源,将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影像、文献资料与人物故事融入课堂,让“人民立场”的理论内涵更直观可感;同时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以“党的奋斗始终围绕人民利益”为核心展开课堂讨论,搭配“历史场景导入”与丰富案例,有效提升学生对第七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随后参会教师对陈静老师的展示进行点评,一致认为陈静老师的教学既突出了历史逻辑,又紧扣主题,多媒体运用与互动设计贴合比赛课堂需求,青年教师的活力与创新力值得肯定。同时也围绕主题聚焦优化、课堂思维互动提质、资料运用细节完善等方面对新教师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会议最后,陈玲老师对本次磨课会进行总结。认为本次专题磨课紧扣备赛需求与教学实际,既为新教师搭建了展示成长、交流学习的平台,也通过集体研讨凝聚了教学共识、优化了教学设计。同时强调,“最佳一节课”的核心是“以生为本、以史为基、以思为要”,希望新教师在后续备赛中进一步聚焦主题主线、精炼教学环节、深化思维互动,让纲要课的历史厚度与思政温度充分融合。

此次聚焦单一主题的磨课,让教师们对第七章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教师明确了备赛方向,提升了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为“最佳一节课”比赛奠定坚实基础,也加速了自身职业成长。以磨课提质,不仅提升了纲要课的教学质量,更夯实了学院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为后续培养更多优秀思政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供稿/图: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