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教师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切实提升科研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组建科研培训小组,打造“学术资源-方法范式-生态体系”三维赋能科研创新工作体系。该体系通过引进专业领域顶级专家,提供战略指导和学术资源;依托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形成“战略研判-靶向指导-成果孵化”培育闭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形成教学科研互促生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创新工作体系的重要实践,我院于2025年4月11日实施“顶级专家靶向培育计划”,通过云端引智实现资源联动共享。本次活动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权威专家许耀桐教授,为学院科研培训小组成员开展在线“一对一”精准化指导,标志着我院在创新科研育人机制、构建高水平学术共同体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深度研讨环节,许耀桐教授创新采用“案例解剖+方法移植”的指导模式,立足时代需求与学科发展趋势动态,针对7篇科研论文开展立体化诊断:从选题破局的创新维度、理论建构的学理深度,到成果转化的实践向度,逐项提出兼具战略视野与实操价值的解决方案。特别在学科交叉创新领域,许教授着重引导教师建立“大思政+生态化协同”的研究范式,为突破传统科研瓶颈注入新动能。
本次指导首创“云端智库”引才机制,破解地域性学术资源局限,建立专家全程跟踪机制,确保学术指导的持续性与系统性。参训教师普遍反馈,通过专家“把脉开方”,不仅明晰了学术生长点,更掌握了国家战略需求与个人研究特色的对接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郭伟院长认为,本次创新实践是落实学院“顶天立地”科研战略的关键举措。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精准滴灌”式科研培育体系,推动形成“个体突破-团队协同-学科跃升”的良性发展格局。未来将持续深化引智工程,通过建立“学术导师制”、实施“项目培育计划”等系列创新举措,构建“外引内育”的双向赋能机制,助力教师在课题攻关、高水平成果产出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供稿:侯颖 审稿:郑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