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这一论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与共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努力方向。
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为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2024年7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源守脉、稽古振今”暑期实践队一行,在马院院长郭伟副教授指导下、叶钦老师带领下走进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沉浸式参观学习。
伏脉千年,揭秘史前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平潭南垄村东北,是目前福建沿海发现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2023年9月中央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2024年3月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什么是南岛语族?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
在龟山遗址考古发掘挖掘现场,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学者们是如何将埋藏于地下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出土、修复展示,揭秘尘封的历史。
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陈列室,一件件出土石锛、陶器,再现沿海史前早期人群多样化的生计模式,反映出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让实践队员充分感受到了史前历史文化遗产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壳丘头文化遗址群实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向世人诠释了“何以中国,何以文明”,是驳斥舆论场中不实言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现实例证。
两岸同根,世界同源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文化基因。“根”承载着灿烂文明,延续着历史文脉,维系着民族精神。
在考古基地,实践队员们通过电子屏观察比对文物纹饰、器型,发现壳丘头文化跟台湾的大坌坑文化有很多共性,得以印证闽台自古以来就同根相连的研究发现。
文明遗产不仅是过去的历史遗迹,还是现代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根基性想象”。神秘的南岛语族先民们若从大陆东南沿海向外迁徙,又是如何漂洋过海散落到南太平洋群岛的?
在陈列馆内,实践队员们仔细聆听了来自波利尼西亚的南岛语族后裔反向沿着先民足迹驾驶仿古独木舟漂洋过海前往中国福建的“寻根故事”。这一次壮举鲜活地再现先民们将文明的火种撒向广袤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最终共同组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庞大的南岛语族文化共同体的艰难历程,同时向世人昭示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间交往的历史渊源,承载着人类向海图强历史的丰富内涵。
中华文明,全球价值
在考古发掘现场,叶钦老师以“中华文明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为主题开展现场教学,生动的讲述不仅让实践队员领略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感受其所蕴含的大量美学、史学、哲学等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理解南岛语族的考古研究对于中华文明、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此次赴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实践活动既是一台显微镜,让青年学生得以透视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彰显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又是一台望远镜,让他们看到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宏大进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体现中华文明在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突出的包容性,展现出可爱、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活水。
实践队员感想
22级英语 邓幼楠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不同领域的融合为解开历史之谜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协助拍摄思政微课的经历,激发思考和兴趣,让我明白如何将历史故事转化为教育内容,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2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袁汪鹏
对南岛语族文化的探究,揭示了闽台同根相连的紧密关系,也让我体会到文明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认同的根基。而南岛语族后裔的“寻根故事”,更是展现了文明传承的强大力量。此次参观让我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为中华文明的璀璨而自豪。
22级金融科技 吴泽杰
经过学习和了解,我体悟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理解当地社会与文化的关键。我相信,如今的南岛语成了中国和太平洋岛国沟通交流的重要链接,在未来,它更会为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提供更大助力。
23级汉语言文学 吴奕珊
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福建地区的史前文化和海洋文明,不仅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要共同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22级数字媒体技术 林诗涵
作为本次实践的拍摄人员,从镜头中了解到的南岛语族又多了不一样的感受,为了更好的拍摄南岛语族特色的陶器,骨器等物件,拍摄角度的寻找也让我绞尽脑汁,但我依然兴奋于此,希望呈现出不一样的遗址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