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实践教学

追寻领袖足迹,砥砺青春筑梦行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党委落实“大思政课”建设重要部署,近年来至诚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关注思政理论教育渠道的深度拓展,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效应。

为此,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以院长郭伟副教授为组长的暑期实践指导组,从总体上部署并实施此项工作。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承担。2023年度,按照预定计划,在马院院长郭伟副教授的指导下,教研室主任陈玲老师严密组织、精细安排、亲自带队,组建了专门实践队伍,先后赴闽西北建宁县黄坊乡将上村、溪源乡上坪村、楚尾村、乐常口村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们通过深入参观调研、集中学习座谈,真实了解近年来苏区县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人才引进方面的主要经验和特色做法,真切感受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近距离体悟新时代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追寻红色革命记忆,坚定理想信念

建宁,是一座积淀了千年历史的古城、一座血火淬炼的红色革命古城,具有丰厚的红色资源。7月,实践队来到建宁黄坊乡,参观将上村中央建宁苏区保卫战陈列馆。陈列馆中珍贵的实物和丰富的图片展现了一段血与火凝聚成艰辛而又难忘的历史,实践队队员被建宁人民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血与泪铸就的斗战史深深地震撼。 

红色光辉照耀建宁,建宁是少共国际师的重要成长地,是忠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生动标志。为了深入感知红色记忆,实践队成员先后参观了反围剿革命纪念馆、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旧居等多个红色革命文化基地,致力于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深入基层联学共学,感悟思想伟力

实践队在将上村开展了丰富的联学共学活动,首先同村党支部委员们一起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并由村党支部书记重点介绍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强调了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促进村中道路的修善以及交通安全教育等具体实事,实践队员们通过与村两委交谈,深刻领悟到“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的重要意义。

 

为了让大家更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指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陈玲老师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主题讲授了一场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思政微课”。陈玲老师以建宁丰厚的红色文化为载体,从多角度入手,深入浅出传递奋进之声,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深刻思索与思想共振。通过聆听讲座,大家更加深刻理解了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从而更坚定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实践队上山祭拜了吴高群烈士之墓。经过村民的回忆以及史实记载,牺牲时年仅23岁的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深入前沿阵地指挥战士们顽强回击,奋勇冲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脚下的领土。走时三鞠躬,是实践队队员对于烈士的敬仰,更是我国青年一代对于革命理想的追寻。

 

感受基层治理风采,体悟为民情怀

追寻习总书记的足迹,实践队成员继续前往建宁隆下村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了基层治理中的先进经验,以青年之力助力乡村基层文化治理。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通过居民座谈会、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当前村庄发展的现状以及群众的内心期盼;参观隆下村村史馆,感悟前辈的基层治理智慧;在感恩亭宣讲习总书记救灾扶贫故事,通过追忆先辈治理历史,牢记习总书记对人民的关怀;追忆乡村改革历程,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中感受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体会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深入乡村振兴前沿,探索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是青年学子需要关心与助力的重要国家战略。实践队通过居民座谈会、讲述思政微课等方式,深入到农村一线,感受美丽乡村,访谈村情民意,通过村民介绍,了解乡村改革历程。实践队在建宁溪源乡上坪村,通过专业讲解员介绍了解了四知堂、对廊亭和通过猪圈牛栏改造的图书馆,上坪村利用祠堂、牛栏、猪圈等闲置资源,构建集研学、阅读、住宿和农耕体验等多元的复合型功能场所。

 

     


为深入了解基层发展现状,挖掘乡村治理中创新做法及先进经验,助力乡村基层文化治理,实践队继续深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楚尾村展开社会实践调研。楚尾村建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办百姓大舞台,拓展了村民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好地发挥了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实践队通过实践调查,受益匪浅,切身感受到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主题活动已深入到乡间和群众中,乡镇正以红色文化、党建文化、志愿文化等不同形式呈现出基层社会治理和文化服务,努力提升基层文化引领力,助力乡村振兴。 

继续追寻领袖足迹,筑梦绿水青山

将乐县常口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和实践地。实践队继续前行来到“中国碳票第一村”将乐县常口村,深入农村,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希望。

    

实践队参观了常口村的两山学堂,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切感受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常口村调研,和乡亲们站在老村部门口远眺对岸的山水时,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常口村村民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落实并将习总书记的话总结成72字村规延续流传至今并深深影响着后代子孙保护自然生态。常口村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出重要贡献,于2021年5月18日领取到全国首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20多年来,“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新路子。牢记重要嘱托,砥砺奋进前行,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青山绿水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常口村村规民约碑(上图)

 

红色文化蕴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对于坚定农民脱贫致富信心,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在促进基层社区文化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实践活动使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通过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等形式,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坚定信念,传承红色文化,努力为基层文化治理添砖加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